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现代农业建设

建好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发展

日期:2021-08-19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山东省阳信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主产区,被评为全国畜牧百强县。自2020年获批创建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坚持“夯基强链、技术集成、产城融合、带动农户”建园思路,着力构建饲草种植、肉牛繁育、屠宰分割、牛肉加工、冷链物流、副产品深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规模大、层次高、成体系的现代肉牛产业集群,赢得“中国牛肉看山东、山东牛肉看阳信”的美誉,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以园促产,打造“中国第一牛县”

    阳信产业园把基地建设和加工流通作为固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上下游关联企业,贯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农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一)做大规模饲养体量。加强优良畜种繁育,培育鲁蒙黑牛新品系,将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等传统品种纳入地方品种保护名录,园内肉牛良种覆盖率达92%。建养殖小区,集聚规模以上养殖企业136家,推动养殖户“退村进区”,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检疫、统一粪污处理,园内肉牛规模养殖比例达87%。建成优质青贮饲草种植示范基地5万亩,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76万吨,带动全县收贮20万吨,粮改饲农区养牛“阳信经验”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创新模式奖。

 

  (二)做强牛肉精深加工。培育SC认证牛肉加工企业331家,生产牛排、牛肉干、休闲食品、水饺、宠物食品等加工产品。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引进德国伴斯全自动吊宰生产线2条、冰岛马瑞奥智能分割线1条,园内年屠宰能力120万头、屠宰加工牛肉30万吨以上,位列全国县域第一,阳信牛肉占天津清真市场份额50%占北京清真市场份额30%。统筹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引进辉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反刍饲料加工厂,预计年产反刍饲料24万吨,填补阳信县反刍饲料生产空白。

  

  (三)做优现代物流设施。规划1000亩地,投资35亿左右,在建集仓储、加工、交易、展示、物流于一体的智慧冷链物流园区,预计园内冷库容量达50万吨,配置冷链运输车253辆逐渐形成覆盖鲁北、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打造全国牛肉集散地。投资4.2亿元建设进境肉类监管场地,集中完成境外产品海关查验、保税、冷链仓储、物流分拨等,实现进口牛肉“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境直通,节省检验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借助云服务建设智慧冷链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冷藏出入库、温度控制、冷链物流配送等情况,推行精准指导和远程操控,实现产品安全高效送达。  

    二、以园兴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阳信县充分发挥产业园平台载体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兴园兴农兴城,持续释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带动农民市民融入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农业元素塑造城市形象,助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

  (一)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支持华阳集团在劳店镇建设优质皮革制品加工项目,财金集团、亿利源公司、城投集团布局冷链物流和配送投递设施。2020年产业园总产值达55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园内肉牛产业产值达526亿元,占县域GDP的43%,位居国家产业园前列;园内企业税收实现2.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17%,肉牛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二)稳定十万人就业“蓄水池”。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直接或间接带动养殖、屠宰、深加工、运销、餐饮等行业近12万人就业,其中种养行业约6万人,屠宰加工行业约4万人,餐饮、运输、行业经纪人约2万人。带动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拉动全县人均年消费支出提高6个百分点。2020年农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7%,园内农民市民化释放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树立全国肉牛行业“风向标”。依托产业园成立国家工作站,集体攻关良种繁育、牛副产品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其中肉牛精细分割和牛骨雕刻技术全国领先,率先自主培育每头18万元的5A级肉牛品种以及阳信鲁蒙黑牛新品系。筹建阳信肉牛价格指数,正在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以主流肉牛品种为标的编制价格指数,以全媒体渠道传播推广,准确把握肉牛行业发展趋势。引进国际先进的“厌氧发酵+膜提纯制取天然气+沼渣生产有机肥”工艺模式,年处理农业废弃物150万吨,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3%。

  (四)打造牛县城市“新名片”。注重品质品牌品味立身,荣获“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等3个地理标志认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6个,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肉类博览会、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肉牛产品亮相北京奥运会、杭州G20峰会、青岛上合峰会。建设阳信工艺美术牛骨雕刻特色产业基地、阳信民俗文化产业园,举办两届中国牛骨雕刻文化艺术节,年生产牛骨雕刻艺术品、牛毫等产品1.2万件,原料皮革供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仪仗队制式皮靴生产。

  

  三、以园带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阳信产业园积极推进跨省区联合、多民族融合,将农牧民增收与农业生产周期紧密结合,创新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养牛合作等带农模式。2020年园内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达6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万元,高于全县农民平均水平32%。

  (一)创新“一牛带三地”模式。扛稳“千牛万羊进山东、牛县牛企联内蒙”政治任务,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累计运销青海藏系羊72万余只、藏牦牛1万余头,带动3个省定脱贫村1000个养殖户每户增收1.5万元,以阳信和祁连异地协作为背景创作的首部援青题材电影《牛王》即将全国公映。带动内蒙古科右中旗20个嘎查集体经济、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全旗肉牛良种改良率达50%,肉牛存栏量由23万头提高到26.5万头、年交易额达9亿元,“一牛带三地”经验得到中央肯定。

  

  (二)创新“赊母返犊、北繁南育”模式。推广“公司+养殖合作社+养殖户+银行+农担+保险+海尔数科”的七位一体养殖模式,将母性较好的安格斯和鲁西黄牛杂交,安排母本农户饲养,以高于市场1000元的价格回收犊牛,从杂交一代中选育优良个体再用和牛杂交,从F2代中选育优良个体横交固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肉牛新品系,破解农民养牛难融资难、高端肉牛品种杂、饲料报酬率低等瓶颈,农户每养殖1头母牛每年能增6000元。利用东北三省基础母牛量大的优势,收购小牛到阳信集中育肥屠宰,实现南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创新回汉合作养牛模式。探索回族群众屠宰场赊牛、汉族群众育肥后返销给屠宰场的“赊小还大”“赊瘦还肥”合作模式。即回族群众利用资金优势和肉牛运销优势,将优质肉牛赊销给汉族群众饲养,解决汉族农户无钱买牛困难;汉族农户将牛育肥后返销给回族屠宰户,为屠宰、运销户提供货源,走出了一条一方出钱一方出力、一方养牛一方运销、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产业化养牛新路子。园内3200户群众成为赊销养牛专业户,户均养牛规模5头。2009和2019年,阳信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十四五期间,阳信县将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持续培育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碧水蓝天生态产业、民族团结进步基石产业,以园区化引领驱动现代化,推进肉牛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阳信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