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区域开发

2017年农业部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案

日期:2017-03-03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号: 打印本页

  2017年农业部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要点

  

   2017年,农业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强化各项工作指导,切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扶贫以及援疆、援藏等特殊区域帮扶工作,为贫困户脱贫、贫困县摘帽提供坚实支撑。

  一、以优秀范例总结推广为重点,加大产业扶贫指导推进力度

  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产业扶贫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部领导要求,指导各地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一)加大指导力度。指导贫困地区落实好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从规划、资金、项目、科技、人才、装备、市场等方面,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基地,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落实资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政策举措。

  (二)总结一批范例。在总结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产业扶贫范例基础上,再从全国层面遴选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优秀范例。指导22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区、市),在本省范围内各总结10个左右范例,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范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国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三)举办现场观摩。2017年2-7月,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会(含新疆、西藏、四省藏区),对全国所有839个贫困县党政负责同志开展范例培训,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达到解疑、释惑、增信心、强能力的目的。

  (四)强化宣传推介。加强与中宣部沟通,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的重要版面或时段推出产业扶贫范例系列报道,宣传全国层面、各地遴选的产业扶贫范例和现场会。4月中旬,在河南郑州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上,展示推介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建设成果。9月下旬,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展示十八大以来农业部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推介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开设“产业扶贫”微信公众号,继续在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杂志、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开设专栏,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产业扶贫论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加强人才培养。实施贫困地区“扶智行动”,会同中组部,面向贫困地区举办172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启动武陵山区、贵州毕节、大兴安岭南麓等定点扶贫及联系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3年轮训计划,每年遴选3500人,3年共培训1万名产业发展带头人。

  (六)开展进展调度。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产业扶贫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各贫困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农民收入等变化情况,快速准确地掌握和分析各地产业扶贫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效,为产业扶贫工作督查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二、以产业扶贫样板打造为重点,加强环京津贫困地区帮扶工作

  (一)启动发布《共同行动》。3月,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召开环京津农业产业扶贫动员大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2017-2019年)》并启动实施。

  (二)统筹落实六大任务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等任务。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张承保地区特色产业项目的倾斜支持。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张承保地区符合国家扶贫政策和银行支持条件的成熟项目优先推荐、重点支持。

  (三)逐个启动八大行动实施千村“一村一品”推进、草牧业增收脱贫、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万户农民加工增值收益分享、千家“农家乐”升级、万家农户与经销商产销信息服务、京津对口帮扶等“八大行动”。落实韩长赋部长提出的“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见效”要求,各牵头司局分别制定各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由各牵头司局分管部领导启动实施。

  (四)强化对口指导。发挥部属事业单位技术力量,组织和动员28个部属事业单位与28个贫困县建立对口指导关系,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扶贫特色产业,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五)选派挂职干部。向28个贫困县每县各选派一名专职产业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与河北省派驻干部一起,共同推进农业扶贫行动,协助当地做好选择扶贫特色产业、联络扶贫项目落地、打造产业扶贫龙头、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打造市场品牌、帮助销售特色农产品、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总结推广产业扶贫范例等10方面工作。

  (六)联络100家企业参与帮扶由部内相关司局和对口指导的事业单位会同河北省农业厅,联络和指导100个农业企业与100个重点帮扶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七)联系指导“千村千品”。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遴选1000个贫困村进行联系帮扶,每村至少发展1个特色农产品。重点抓好“百村示范”,每县遴选3-5个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着力打造《共同行动》示范样板。

  (八)帮助推介特色产品。在全国农业展览馆设立环京津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展示专区,举办展销活动,协调北京、天津有关部门设立环京津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展销平台,帮助销售环京津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

  三、以帮扶措施精准落地为重点,抓紧抓实定点扶贫工作

  贯彻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要求,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也担责”的承诺,有效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定点扶贫的精准度。

  (一)深入实地调查。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由部领导带队赴定点扶贫县开展调研,宣讲近一段时期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进村入户看望贫困群众,了解贫困实际,研究推动相关工作。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定点扶贫县有关负责同志、部扶贫联络组的意见建议,部署下一步工作。

  (二)落实帮扶规划。指导定点扶贫县依据《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帮扶规划(2016-2020年)》,因地制宜发展茶、蔬菜、柑橘、猕猴桃、优质稻、黑猪、草食畜、红衣米花生、藤茶、薯类、百合等11个特色扶贫产业,合理确定产业方向,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带贫机制,确保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

  (三)加大扶持力度。调动部系统合力,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扎实做好帮扶项目落地、扶贫龙头打造、利益机制构建、生产技术指导、市场销售开拓等工作。组织“走出去”企业赴贫困地区开展投资贸易对接,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在定点扶贫县种养业良种、南方草地畜牧业、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退耕还草、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等项目安排中,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列入相关规划、具备支持条件的,尽可能优先安排。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搭建完善贫困地区与龙头企业对接帮扶平台,协调出台金融信贷和财税等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定点扶贫县产业扶贫,扶持贫困地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效益。向定点扶贫县赠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系列丛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发挥好扶贫联络组作用。按照部党组“思想入位、工作入位、感情入位”要求,进一步推动扶贫联络组融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摸清当地贫困实情,全方位参与县里脱贫攻坚的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措施制定、重点工作安排,了解掌握县里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紧盯产业扶贫工作,定点扶贫县每个挂职干部重点助推1个产业、联系1个贫困村,帮助做好政策指导、技术参谋、信息提供、产品推介等工作,及时向部里报送相关信息,确保我部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落实,精准对接贫困户。

  (五)深入结对帮扶。把定点扶贫工作与部机关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推进16个机关司局、派出机构党组织与定点扶贫县16个村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编制村发展规划,服务帮扶村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当地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

  四、以各方力量协同推进为重点,不断创新片区扶贫工作机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片区扶贫的决策部署,落实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要求,协调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片区脱贫攻坚。

  (一)落实六大行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共同行动的通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提高片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落实办实事清单。统筹推进101项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办实事清单落实,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适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精准惠及片区贫困人口。

  (三)落实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的通知》,落实好大兴安岭南麓片区信息共享、责任落实、项目协商、挂职干部对接、日常联络等5大工作机制,加强与33个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和定点扶贫单位沟通联系,对接片区实际需求,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同频共振,合力推动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落实。

  (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我部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不断加大对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强化片区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支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展“粮改豆”“粮改饲”试点,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玉米加工和转化利用,着力解决玉米销售难和库存高问题。支持片区黑土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支持农业双向开放,转变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理念。

  (五)做好其他片区扶贫工作。配合其他片区牵头单位,大力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重点发挥农业部门优势,在产业选择、农技推广、主体培育、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做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贵州毕节部长联系点等特殊区域帮扶工作。

  五、以南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援疆工作

  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加快推进南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民就业增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系统调研。组织部内有关单位、专家赴南疆调研,开展南疆小麦种植调减优化、农作物节水、设施农业发展瓶颈、肉羊产业发展瓶颈、饲草料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等问题研究。加强与水利部、新疆等方面沟通,结合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力争分流域提出推进南疆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重点、技术路线和政策建议。

  (二)尽快印发规划。根据中央“三农”工作和援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尽快修改完善《南疆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完善工作思路,细化建设内容与工作措施,会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并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三)谋划争取专项。按照《南疆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谋划南疆农业结构调整专项,在农业节水设施建设、日光温室建设、饲草基地建设、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肉羊等畜禽产业发展、林果等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提出下一步重点建设项目和资金需求,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特殊支持。利用我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南疆农牧业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安排新疆农垦科学院承担果品(西北)干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有效提升南疆地区果品初加工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两区划定。支持南疆立足实际确定粮食自给率,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划定南疆棉花生产保护区,推进棉花种植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调减次宜棉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五)打造示范样板。会同新疆农口部门加紧推进南疆农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合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努力将农业产业扶贫和农业对口援疆打造成增进民族团结的示范工程。

  (六)举办现场观摩。举办新疆地区产业扶贫现场会,并套开农业援疆工作推进会,重点观摩特色林果业等产业带贫范例,不断把产业扶贫、农业援疆工作引向深入。

  六、以农牧业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大农业援藏援青工作力度

  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全国农业援藏工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动员全国农业系统力量,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农牧业绿色发展。

  (一)落实有关文件。落实好农业部关于支持西藏农牧业绿色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意见以及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支持西藏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重要举措实施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支持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对口援藏省市、西藏和四省藏区农口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牧业投入的比重。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支持西藏开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科技援藏。继续组织全国农业系统“专家西藏行”,围绕打造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品种改良、饲草种植、天然草原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牧业品牌培育、农产品加工增值、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综合性改革等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西藏农牧区,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专业技能传授,为西藏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支持西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四)举办现场观摩。分别在西藏拉萨、青海黄南举办产业扶贫现场会,观摩高原特色农牧业带动脱贫范例,不断把产业扶贫、农业援藏、农业援青工作引向深入。

  (五)支持生态保护。指导西藏和四省藏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制定农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开发规模。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实施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西藏和四省藏区牧区防灾减灾能力。指导支持增殖放流,启动开展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支持发展“畜-沼-草”等生态循环农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推动协议落地。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业部直属单位、各有关省市与西藏方面签约的合作协议落地,定期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协议落实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合作项目取得实效,切实惠及西藏农牧民群众。进一步推进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积极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2017年农业部产业扶贫工作方案

  2017年,农业部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紧扣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切实提高脱贫效果可持续性,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强化规划指导。指导贫困地区落实省县两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科学选择扶贫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基地。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完善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落实资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政策举措,确保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

  二、总结优秀范例。在总结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产业扶贫范例基础上,再从全国层面遴选一批范例。指导22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本省范围内各总结10个左右范例,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范例。每月发布一批产业扶贫范例。

  三、开展现场轮训。2017年2-7月,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会,以优秀范例为内容,将全国839个贫困县负责同志轮训一遍。现场会围绕特色产业选择、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扶贫投入机制创新等内容,采取现场观摩、集中讲授、经验交流、媒体宣传等形式,推广体现区域特点、带贫能力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范例,达到解疑、释惑、增信心、强能力的目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贫困县党政负责同志,22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区、市)农业、扶贫部门负责同志,并邀请贫困县所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牵头联系部门、部分定点帮扶单位参加。

  四、强化宣传推介。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重要版面或时段推出产业扶贫范例系列报道,宣传全国层面、各地遴选的产业扶贫范例,宣传系列产业扶贫现场会。继续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产业扶贫决策部署、具体举措和主要成效。依托农民日报新闻版“决胜脱贫攻坚赢在精准施策”专栏、中国农业信息网上“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一级栏目、农村工作通讯、《农经》杂志等,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产业扶贫论坛,聚集各方力量,共同研讨产业扶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开设“产业扶贫”微信公众号,宣传中央产业扶贫政策举措,交流各地产业扶贫工作,推广产业扶贫典型模式,推介贫困地区品牌产品。4月中旬,在河南郑州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上,展示推介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建设成果。9月下旬,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展示十八大以来农业部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推介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

  五、调度评估进展。为直观快速准确地调度、掌握、分析各地产业扶贫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效,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建立产业扶贫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定期调度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能力、农业增加值、农民可支配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变化情况。

  

农业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

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2017-2019年)

  解决环京津贫困问题,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深入推进环京津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农业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2017-2019年)》。

  一、思路与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为途径,发挥农业部和京津冀农业部门行业优势,协同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八大行动,着力把环京津贫困地区建成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示范样板,助力环京津贫困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升级、市场体系畅通高效、休闲农业健康发展、资源环境有序利用等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高效利用,确保贫困人口从农业发展中精准受益。

  到2019年,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户户有脱贫门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50万以上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如期实现脱贫。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大范围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节水设施蔬菜、优质水果等特色产业,加快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以水定种,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种植业生产布局。农牧交错区重点发展优质青贮玉米和饲草、食用菌、马铃薯、燕麦、荞麦、食用菌、中药材等,调减高耗水蔬菜种植面积。地下水超采区重点推行冬小麦季节性休耕,种植夏玉米和杂粮杂豆。丘陵山区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薯类、谷子、杂粮杂豆等,扶持发展食用菌、特色水果和中药材产业。

  (二)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以奶牛、肉牛、肉羊为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区畜牧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支持牛羊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大的贫困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发展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建设人工饲草基地,推进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家禽产业。积极探索“牧繁农育”和“户繁企育”养殖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深化协作和利益联结,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增强生产经营能力,促进节本增效。

  (三)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建设一批贮藏保鲜、烘干储藏、果蔬加工等设施,降低产后损耗。加快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培育一批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企业。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冷链配送、质量追溯及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效率和质量,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产销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围绕特色产业和优质产品,开展产品展示促销,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健康乡村,“倒吸”京津市民观光、旅游、康养等。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培育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支持建设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设计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改善休闲农业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引导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开展休闲农业技能培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兴业、带富致富能力水平。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适当调减生态脆弱区、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和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和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支持河北张家口市积极争取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工程,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改善环京津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基础。

  三、行动内容

  (一)千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在环京津贫困地区选择1000个具有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贫困村,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和产业。指导贫困县根据当地产业扶贫规划,帮助贫困村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种养业或传统手工业。加强贫困地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贫困地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负责人等开展培训。推动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支持农民合作社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指导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现有各类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重点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到2019年,力争将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水平较目前有显著提高。

  (二)草牧业增收脱贫行动。利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项目,按照每县安排中央资金1000-2000万元的标准,支持1-2个奶牛存栏超过3万头、可用于种植饲草料耕地面积7万亩以上的养殖大县开展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统筹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资金,选择1-2个贫困县,推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康保、沽源等县建设优质苜蓿基地2万亩,苜蓿干草平均单产旱作达到500公斤/亩、水浇地达到800公斤/亩,二级及以上标准的苜蓿干草比例达到60%以上。支持牛羊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大的隆化、丰宁、围场、万全等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工程,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退化沙化草原,推行草原禁牧和牛羊舍饲圈养,因地制宜发展人工种草和草产品生产加工。支持河北省张家口市建设奥运示范牧场。到2019年,河北坝上高原区和山地丘陵区围栏封育天然草原91万亩,改良种草4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1.5%,畜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行动。选派1万名农技人员,进山区到坝上入农户,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健康养殖。在种植业方面,在贫困县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大范围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快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在保定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示范基地和小杂粮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和集约化育苗,建立向日葵、饲料油菜引进试验基地。建立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在张家口开展万亩蔬菜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在保定等地区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在相关地区组织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在养殖业方面,以奶牛、肉牛、肉羊为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选派专家开展羊、鸡、兔、驴等地方品种特色养殖技术指导,开展动物疫病防控。赠送乳肉兼用牛、肉牛、肉羊等优质种源。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和畜禽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对接。开展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收获加工、草原鼠虫害防治、草畜配套和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等技术指导和培训。赠送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等各类技术图书1000册以上。

  (四)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每年培训9000人。按照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带头人培养。举办农民企业家培训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将河北省示范培训指标主要用于环京津贫困县,遴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帮助开阔眼界、启发思路、提升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引导环京津贫困地区带头人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接受系统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增强长期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认定一批返乡创业园区、返乡创业实训见习基地,举办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提供创业全程服务。

  (五)万户农民加工增值收益分享行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优先支持环京津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贮藏保鲜、烘干贮藏、果蔬加工等设施,降低产后损耗。促进“中央主食厨房”发展,培育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和品牌,支持示范企业发展马铃薯等主食产品加工,推动科研单位研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支持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和试点项目向环京津贫困地区倾斜,创建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重点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通过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带动1万户农民分享加工增值收益。

  (六)千家农家乐升级行动。支持贫困地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指导京津冀三地统一规划和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建立健全休闲体验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展销体系,将环京津贫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点纳入“去农庄”网重点服务范围,免费为200家休闲农庄入驻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星级企业示范创建,培育15-20家星级企业。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宣传推介,遴选推介50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开展休闲农业技能培训,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和高级研修班,培训150名休闲农业管理人员。支持京津冀三地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挖掘当地农耕文化。

  (七)万家农户与经销商产销信息服务行动。支持环京津贫困地区开展田头市场试点建设,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组织环京津贫困地区农产品及加工品展览展销,扩大产品影响,打开农产品销路。举办环京津贫困地区农产品交易会。支持开展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为贫困地区生产者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骨干经销商户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市场渠道。鼓励各类涉农电商平台、服务企业及相关资源在当地开展经营,每年组织2-3次农产品产销网络对接活动,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解决农户不能种、不会养的问题。

  (八)京津对口帮扶行动。尽快编制对口帮扶规划,加大支持力度,落实资金项目,携手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北京市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的有关技术与专家资源,与河北省有关对口部门对接,针对需求推进京冀两地农业部门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共享。遴选成熟农业技术,并在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或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进行集成示范应用。开展科技交流培训活动,带动帮扶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与服务能力提升。天津市立足受帮扶县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实施一批农业帮扶项目。加强企业与受帮扶县对接,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对受帮扶县开展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发挥天津蔬菜、肉羊等种业优势,加大科技交流合作力度。帮助受帮扶县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上下联动推进机制。农业部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沟通衔接,争取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农业部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农业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研究行动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行动任务落到实处。农业部相关司局和单位和京津农业部门要主动担当、发挥优势,一个单位负责一个行动,一个行动细化一个方案,每个行动持续三年并对接张承保地区相应的县乡村。河北省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业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

  (二)加大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农业部各有关司局依据相关规划和资金渠道,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对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允许国家级贫困县以主导产业为依托打捆申报项目。河北省各级农业部门严格落实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有关要求,加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规划安排张承保地区30亿元意向性融资,对符合国家扶贫政策和银行支持条件的成熟项目,优先推荐、重点扶持。总结推广股权量化到贫困户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扶贫对象长期稳定受益。

  (三)严格落实推进调度考核制度。自2017年一季度起,部内各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京津冀三地省级农业部门应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月底前,将行动推进情况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2017年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

  

   2017年,农业部将深入贯彻中央定点扶贫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2016年召开的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要求,紧紧围绕4个定点扶贫县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也担责”的承诺,调动全部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尽全力给予支持,进一步提高定点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一、凝聚全部系统合力,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一)加强帮扶指导。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协调部领导赴定点扶贫县调研,宣讲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指导4个定点扶贫县落实好产业扶贫规划,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基地,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资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政策举措。帮助4个定点扶贫县编制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专项规划。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依据《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帮扶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在定点扶贫县种养业良种、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南方草地畜牧业、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退耕还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安排中,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列入相关规划、具备支持条件的,尽可能优先安排。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三)强化科技人才扶贫。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围绕定点扶贫县的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求,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等工作。组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赴定点扶贫县开展“基层行”活动,解决技术难题。加大对定点扶贫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倾斜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兴业、增收致富。组织实施定点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三年轮训计划,每年组织定点扶贫县3500名村组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依托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等班次继续为定点扶贫县培养农业干部。依托部属科研单位和专家力量,通过科技培训、现场咨询、合作研究、共建平台等方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向定点扶贫县赠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系列丛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支持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继续组织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赴定点扶贫县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河南郑州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销平台,加大对定点扶贫县农产品推介力度。组织定点扶贫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接,把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购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帮助农民实现节支增收。通过《每日农经》《致富经》等专栏制作专题片和播出“全国农产品免费广告展播”,帮助定点扶贫县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扶持定点扶贫县打造“三品一标”特色产品品牌,支持创建绿色或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减免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开展“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和标识申请技术培训。

  (五)深入推进结对帮扶活动。把定点扶贫工作与部机关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机关司局党组织与定点扶贫县村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编制村发展规划,开展技术指导,争取帮扶项目,服务帮扶村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当地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发挥扶贫联络组作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一)协助推进脱贫攻坚。深入贫困县、乡、村、户调研,全面掌握贫困实际,积极提出扶贫思路建议。积极参与县里脱贫攻坚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措施制定、重点工作安排,帮助协调、争取、整合各方面扶贫资源。定点县挂职干部了解掌握县里扶贫进展情况,及时报送信息掌握全县脱贫措施部署、项目资金安排、脱贫工作落实、减贫工作成效等具体情况。

  (二)紧紧盯住产业扶贫。发挥农业干部优势,定点扶贫县每个挂职干部重点助推1个产业、联系1个贫困村,协助定点扶贫县做好特色产业选择、产业项目落地、扶贫龙头打造、利益联结完善、生产技术指导、金融保险支撑、人员培训提升、市场品牌打造、特色产品销售、脱贫政策宣讲、典型模式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贫困县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产业竞争力强、贫困户增收可持续的特色产业。推动落实《农业部定点帮扶规划(2016-2020年)》,掌握我部安排的产业扶贫项目的覆盖区域尤其是带动贫困户情况,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带贫机制和效果。协助部里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进展调度,及时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新型主体培育、产业扶贫范例、典型机制模式、带动脱贫成效等情况。

  (三)加强工作沟通联络。加强挂职干部与部内有关单位沟通,及时了解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及时掌握我部扶贫开发的工作举措。扶贫联络组每个季度向部计划司(部扶贫办)报送4县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情况,扶贫联络组每半年向部计划司(部扶贫办)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重要事项随时报告。帮助解决开展扶贫联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