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加快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
近年来,崇明区持续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把绿色农业发展作为核心基础产业,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在现代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上杀出血路、闯出新路,力争把崇明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模式”。
一、基本做法
(一)构建法律体系,实现生态文明法制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障生态岛建设,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格落实《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配合制定出台禁猎区管理规定等一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构建世界级生态岛“1+X”法制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出台绿色农药管控规定,制定世界级生态岛农药管控新标准和绿色农药目录,限制使用目录以外农药,建立集绿色农药采购、销售、配送、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为一体的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体系。
(二)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依托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形成1个生态农业科创中心、X个创新示范基地和Y个创业农场的“1+X+Y”农业创新创业体系。推进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以科技力量推进生产方式变革,集成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加快世界先进技术引进应用,重点推进优质品种选育、蔬菜基地整建制绿色生产、工厂化水产绿色养殖、土壤修复与提升、养殖尾水循环治理、无化学肥料农药种植等技术。
(三)全程智能管控,深耕农业管理数字化。建立并应用全区GIS农业地理信息动态监管系统和崇明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化管理,为不断动态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提供支撑。应用智能感知、云计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追踪农产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和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全程智能管控和溯源。探索实践“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线上线下绿色农产品联盟,对接知名互联网平台,共同整合各自资源与渠道,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新零售等多种方式,推进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
(四)扩大开放共享,实现农业站位国际化。举办生态农业高峰论坛,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成立中荷农业与食品研究院,与中以创新中心研究推进农业引智创新合作。成立由17家国内外知名院校组成的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理事会并开展实质性农业智库咨询。依托中以现代农业研究院、中荷农业与食品研究院、日本樱花项目计划、崇明-济州岛西归浦友好城市合作等平台资源,实施人才互访和技术交流。举办农业招商推介会,面向国际开展农业招商,引进世界级合作项目。对标国际标准实施农产品生产,如2018年推出的“两无化”大米,采用国际先进的种植及管理方式,严格监控种植及加工环节,产出的崇明大米对标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优质大米指标。
(五)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农业资源利用循环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集中政策、智力优质资源,加强农业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挖掘提炼崇明乡村的个性元素和内涵特点,打造以菜园、果园、花园为主的农村“小三园”共享经济生态系统。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和农林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研究全区绿色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打造全域农业生态系统大循环崇明模式,推进秸秆网格化收集利用、特色水产智能化零排放养殖等新型生态循环链模式,启动“鱼塘-水稻-湿地-林地”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循环利用试点。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上海崇明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绿色农业协调推进工作,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全区协同合力推进格局。
(二)注重顶层设计。出台“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绿色农业投入品管控办法”“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农业发展质量管控措施,构建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农业发展布局规划”,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制定崇明区农药源头管控政策实施细则和绿色农药补贴推荐目录,形成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实施方案。
(三)完善联动机制。对接区市场监管局,形成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合作方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动联勤机制。加强与光明、上实集团联动,在绿色农药管控、农资市场监管上进行合作,消灭非绿色农药生存空间,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崇明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完善镇、村收集队伍。
(四)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扶持崇明绿色农业加快发展政策意见”“经济果林生态补偿指导意见”等产业引导政策。制定绿色农药源头管控补贴政策,分行业公布绿色农药补贴推荐目录、补贴标准和补贴最高限额,实现绿色农药补贴政策全覆盖。
三、工作成效
(一)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随着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无化学农药肥料种植试点等工作推进,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方式、生产布局调整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全区化肥农药使用强度连续8年实现负增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年内实现农村不规范养殖全部退养以及农林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二)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显著改善了环境条件,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保障,区域内绿色农药销配实现全部可追溯,绿色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2018年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70%,目标到2020年实现绿色食品全域覆盖,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三)绿色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形成2个科技农业项目集聚区、2个农业创新集聚带和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土地规范流转、归并和规模化经营迅速发展,全区土地流转率达81%。开心农场等农旅结合项目活力凸显,目前已开业3家,筹建6家。成功打造崇明“两无化”大米、崇明“金沙橘”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地产优质农产品充分溢价。